页面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阿凡达引来如潮批评22日强制下线VS阿凡达引来对国内电

阿凡达引来如潮批评 22日强制下线对应 阿凡达引来对国内电影如潮批评

 

禁令:阿凡达引来如潮批评 22日强制下线

 

关于阿凡达引来如潮批的文章,《参考消息》中一开始就直接报道了“阿凡达引来如潮批评”,评詹姆斯·卡梅隆可能在去银行的路上笑得合不拢嘴,但他拍摄的《阿凡达》也异乎寻常地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

 

《阿凡达》被禁,刚收到的消息。


冷处理《阿凡达》,突出位置推荐批评文章。22日强制下线。


最新指示来了 2D《阿凡达》22号强制下线


根据真理部指示,各媒体对《阿凡达》进行冷处理,


《参考消息》开始报道“阿凡达引来如潮批评”;


《阿凡达》今天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大片,各大媒体噤若寒蝉,没有任何报道;


2D《阿凡达》已经确定会在1月22号强制下线,让位保《孔子》

 

梵蒂冈的评论员给了这部电影负面的评价,对影片传递的环保信息不屑一顾。梵蒂冈日报《罗马观察家报》说:“与崇尚自然有关的唯心论令这部影片不值一提。”梵蒂冈电台的一名影评人说,它“显然对把上台关系变成宗教信仰的虚假教条熟视无睹”。

 

美国上校:破坏军人真实形象,就连那些可以把应用的主人公归为一类的群体也对卡梅隆塑造的角色提出质疑。美军和自由派人士也猛烈攻击这部影片,美军方人士认为影片破坏了美军的形象。

 

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公关的布莱恩·萨拉斯上校职责《阿凡达》“将我们的军事风气过于简单化”,给海军陆战队员的形象定了性。萨拉斯在写给《海军陆战队时报》的一封信中说:“海军陆战队欢迎斗士-学者的精神状态,他们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和复杂的地方能够游刃有余地理解东道国的实际情况。让我们看看《阿凡达》讲了些什么,电影技术的大跃进,一个数字神话,一个电影人用来发表声明的工具,但不代表如今为了赢得我国的真正战争而浴血奋战的海军陆战队形象。”

 

以下为个人观点:

估计不光是三爷,有关部门不想让一部进口电影占据太大市场份额,不想出现一个国产电影短期内无望超越的进口大片票房纪录。

另外,2D下线,3D的还可以继续。

一朋友说的:好险,刚做完阿凡达观影便民手册,报纸印好还散发着热度的时候,朝廷的禁令就下来了。

2D《阿凡达》已经确定会在1月22号强制下线,让位保《孔子》;根据真理部指示,各媒体对《阿凡达》进行冷处理,《参考消息》开始报道“阿凡达引来如潮批评”;《阿凡达》今天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大片,各大媒体噤若寒蝉,没有任何报道;——这就是我们的市场经济

 

恶评 高科技只是个传说

虽然好评如潮,但仍有一些观众表示,《阿凡达》并不能让人满意。一名观众很直接地批评道:“这部被称为超级神作的影片应该只是一个传说。影片的故事有些老套,所有的情节发展都在预料之中,没有什么新鲜感。前一个小时的沉闷和拖沓让人昏昏欲睡,外太空的背景让不是科幻迷的人提不起精神。至于爱情部分,还是《泰坦尼克号》更直接动人一点。”

另一名观众评价道:“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流泪,因为始终被蓝色和绿色的画面刺激着眼球。除了技术之外,《阿凡达》没有让我看到更多新的东西,也许这部电影本身就只是一个技术的传说。”

 

意外 3D版引发青光眼

阿凡达》在引发观影热潮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意外,值得观众注意。由于影片长达163分钟,而且3D版本对眼睛的刺激更大,因此在某些地区一些观众看完影片之后出现头痛、头晕和呕吐的现象。有些观众的眼压从原来的20以下飙升到69,导致急性青光眼,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医生表示,由于人在影院中的瞳孔放大,加上3D画面比平常更耗眼力,容易引起急性青光眼的发作。因此医生建议看3D《阿凡达》的时候位置最好距离银幕远一点,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让眼睛休息一下,这样才能在享受声光刺激的同时避免眼睛受到伤害。(天天新报)

 

 

以此遥相对应的是:阿凡达引来对国内电影如潮批评

 

跟众多影迷一样,主持人崔永元前几天也去看《阿凡达》了,看完以后,他心情十分复杂,“很要命,出大事儿了”,他这么形容自己的感受,“原本想着如果不当主持人了,要去拍一部电影,琢磨着该找哪些演员来演,结果人家拍电影直接已经这样了”。

 

看完《阿凡达》小崔说:“我们的电影技术,乐观估计,也比这部影片落后100年吧”。

 

  震住了,这是很多观众甚至是电影人在看完影片后的最直观的想法。09年带来了《南京!南京!》,在国外电影节拿了大奖的陆川,看完影片,抑制不住激动,动情表示“自己觉得很羞愧”,一向批评不留情面的韩寒说:“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给出满分。”

  《阿凡达》究竟施下什么魔咒,容得我们如此顶礼膜拜?其实最要命的并非它带给每个观众个体的观影体验,震住了,是我们因为《阿凡达》的上映,发现,即便中国电影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票房,即使每天多出1.7块银幕,我们的差距依然如此巨大。

  《阿凡达》还有一个译名,叫《天神下凡》,这次的“下凡”,给了中国电影难以估量的启示。

  影院事故频出:中国银幕还缺1万块

 

  东莞影院经理因放映事故下跪、北京和广州两家影院3D版本放成2D版本、Imax电影票飞速涨价、上海某影院因3D设备原因电影缩短半小时……与堪比春运的购票大军相比,这些事故并不能阻止观众的观影热情,但却向中国的影院设备和应急质量提出了挑战。 

  截至到今天,中国的3D银幕数已经增加到800多块,业内人士透露,这其中,有300多块都是近3个月为了迎接《阿凡达》而马上增加的,匆匆上马导致的准备不足,被认为是这次应对汹涌而来的观众潮,屡出事故的直接诱因——“没有人能预料有这么多人会涌进电影院,很多入职几年的员工第一次觉得自己像是春运火车站的检票员,忙到天旋地转”,一位电影院的经理说。

 

《阿凡达》催生了电影热

 

  “准备不足”只能被解释为表面现象,更丰饶的事实还在背后:以经济发达的广东为例,全国12块Imax银幕里,广东省只有1块,就在东莞的万达影院,很多广东影迷在《阿凡达》上映后,直接驾车前往东莞看片,这一块Imax银幕连轴转,终于因为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后来“影院经理下跪”的事情。广东的观众已算足够幸运,至少依旧有电影院可以去,在中国,因为电影院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很多中小城市都不得不看盗版碟来弥补缺憾,即便是有50多家电影院的北京,也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在石景山的万达电影院建成前,北京广大的西部,居然没有电影院,直到现在,北京的电影院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很多西部、南部的居民要看场电影,路上来回也得花几个小时。”

  “银幕数太少,影院不够”这一老问题,被全民总动员的《阿凡达》活生生地挤出水面,变成了触目惊心的“下跪事件”,如果说全国的Imax银幕不止12块,如果全国的3D银幕不止800多块,是不是这些问题都会消失?

  美国的人口不到中国的1/4,但其银幕总数40000多块,是中国的10倍;其中,Imax银幕179块,是中国的15倍;3D银幕数3500块,是中国的4倍多,所以,即便《阿凡达》上映,《福尔摩斯》、《鼠来宝》等影片依然有自己的放映空间。

  越来越多的银幕数,是院线经理们的期望。新影联的副总高军说,“现在中国银幕最合适的数量是1万5到2万块,到那个时候,一部电影近10亿人民币的票房都不是什么难事了。” 

 

技术改变产业:“中国电影落后近百年!” 

 

卡梅隆预言的3D元年在09年如约而至

 

  卡梅隆预言的3D元年在09年如约而至,戛纳电影节用3D电影开幕,威尼斯电影节专设3D奖。电影大佬们都开始行动了,步卡梅隆的后尘,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要拍3D版的《丁丁历险记》,迈克尔-贝打算把《变形金刚3》做成3D版,怪才蒂姆-波顿也不能免俗,《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同样是3D版。就在明后年,“蜘蛛侠”和“怪物史莱克”们都将立体起来。

  好莱坞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让整个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有声片让电影业重新成为了金矿,彩色片则将观众从电视机前拉回到影院。几年后,普及开来的3D电影究竟会对电影业产生什么影响,现在还不得而知。

  上海联合院线的副总吴鹤沪说:“3D电影路线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不论是从打击盗版,还是吸引观众的角度上来讲,都是大势所趋”。

  在大势所趋下,已经有国产的3D电影诞生了,09年,号称第一部国产真人3D电影的《乐火男孩》上映,一度被观众形容为“3D效果得靠找”。除此之外,另一部3D动画片《麋鹿王》也在9月29日投入了影市,最后成为了国庆档的“炮灰”。

 

哪一天,中国电影也能如此被追捧

 

  刚刚揭幕了自己“第一家民间电影博物馆”——“电影传奇馆”的崔永元,对自己馆里上千件电影拍摄器材都了如指掌,但看完《阿凡达》,他说“现在我们中国的电影技术,乐观估计,也比这部影片落后100年吧”。“当我们还在考虑这部电影选什么样的明星组合演的时候,他们已经直接跳过这一步,不考虑了。这套技术一旦复制下来,批量地生产影片,将完全改变影片生产的流程和形式”,他补充说。

  让人尴尬的是,业内人士曾透露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卡梅隆那套3D拍摄器材,当时全球只有3台,中国这边有人曾买了一台。结果闲置了,原因是,没有人知道该怎么使用操作。 

  银幕上建造世界:我们何时度过剧本荒

  今年,我们将再一次在电视荧屏上看到“四大名著”,银幕上的“山寨货”已经让人眼花缭乱,即便是最能天马行空的动画片,这两年我们见识到的也是用以前的动画片剪辑而成的《葫芦兄弟》,取材于电视剧集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据说,今年,儿时的经典《黑猫警长》也将刷层绿漆,摇身登上大银幕。

  “翻拍”被影视界认为是最稳妥的投资方式,代价是想象力的枯竭,“剧本荒”已成为现阶段电影界最大的制约因素。“卡梅隆在银幕上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文化,我们的电影却一窝蜂地跑去拍恶搞题材,一窝蜂地去拍低龄动画,然后一窝蜂地去找一个演员拍同类型的功夫片,结果,这些题材眼看着都被做死了”,一位制片人说的有点痛心疾首。

 

跟《阿凡达》同时期上映的《福尔摩斯》票房过亿

 

  “没人能料到《阿凡达》会让Imax银幕这么火,之前的上座率从来没到这样子,Imax都亏着放了好几年了”,一位院线的宣传人员这么说,在他看来,不能依靠《阿凡达》的一时火热,来保持影院的上座率,“如果我们自己的国产电影能多些创意,能多一些不同类型题材的好片子,也不至于几乎所有影厅都被《阿凡达》占了”,他说的并非抱怨,因为就在美国,跟《阿凡达》同时期上映的《福尔摩斯》、《弱点》的票房都过亿了。

  《阿凡达》就是一个产业:我们需要新的电影意识

 

卡梅隆在拍摄这部影片时所使用的不少技术申请了专利

 

  虽然《阿凡达》仍在不断打破影史的记录,但到最后,所有的票房记录也只是大蛋糕上的一小块。

  早在该片上映前,该片的游戏就已面世。除了影片本身所创造的价值,卡梅隆在拍摄这部影片时所使用的不少技术申请了专利,并且建造这个庞大的“潘多拉星”所形成的素材库,都会是一座金矿。“《阿凡达》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好像横店影视城一样,后续价值特别多,今后谁要用到他的技术,使用到他素材库里的内容,都得付钱。除了这些,后产品的开发,录像带的出售、租赁,这部电影赚到得钱远远高于10几亿美元”,一位对《阿凡达》颇有研究的影迷一一列举道。

  怎样让一部电影变成一个产业,陈可辛曾想过去尝试。《十月围城》的剧情是极好的通关游戏,做成网络游戏创造的价值可能比电影的票房还高,可惜的是最终未能如愿。 

  因为DVD市场的薄弱和电视、网络版权价格的相对低廉,在中国,如何让一部电影商业上的成败不仅仅局限于票房,变得更加困难。以更全面的意识去操作一部电影,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