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星期二
肆虐全球下的沙尘暴
by:英国卫报
这个星期,7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席卷整个澳大利亚东部,原因是在该国被干旱肆虐的内陆地区,狂风卷起了数百万吨红色尘土,并把它们倾倒在海岸。本周气象专家预测,如果气候变化一如预期导致更严重的干旱,那么将会发生更多大型沙尘暴。
悉尼的布拉德菲尔德(Bradfield)高速公路,摄于2009年9月23日。一场像本周穿越澳大利亚东部大部分地区、曾笼罩悉尼并把空气染红的巨型沙尘暴正像传染病似的蔓延,目前即将抵达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不过,正在研究这种还对其不甚了解的全球现象的科学家称,这场沙尘暴可能可以吸收导致气候变化的排放物。
图片来源:Brendon Thorne/Getty Images
在邦迪海滩(Bondi Beach),一名跑步者在一只狗身边跑过。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沿岸居民醒来时看到一片发着橙光的天空,原因是狂风扫起了该国被干旱肆虐的内陆地区数百万顿红色尘土,并把它们倾倒在悉尼。
图片来源:Paul Miller/EPA
2002年,巨大的尘雾席卷了悉尼西南400公里(248英里)的澳大利亚城镇格里菲斯(Griffith)。澳大利亚现正处于一个持续了10年的普遍被认为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期,持续的干旱令澳大利亚内陆的大部分地区变成一个巨大的尘碗。
图片来源:Jamie Alexander/AP
在澳大利亚悉尼,滚滚红尘被困在一个蜘蛛网中。
图片来源:Newspix/Rex Features
沙尘暴不是一个新现象——这张摄于1955年的照片,显示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正肆虐着一个荒芜的德克萨斯农场。大多数沙尘暴都与长期干旱有关,而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加剧了它的发展。
图片来源:Joseph Scherschel/Getty Images
2009年3月,尘雾笼罩着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本周气象专家预测,如果气候变化一如预期导致更严重的干旱,那么将会发生更多大型沙尘暴。
图片来源:AFP
今年五月的一张卫星图片显示,一条厚厚的沙尘带蜿蜒流经红海。
图片来源:Aqua/MODIS/NASA
来自北非的尘土刮过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并穿过西西里岛到达希腊的西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的资料,大约每月一次来自撒哈拉沙漠的尘土会到达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
图片来源: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NASA
一个盘旋在中国东北地区上空(底部中心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巨大的沙尘气旋。该气旋云实际上推动了一堵覆盖下方土地的尘土墙,这些尘土甚至把一些较低的云层也覆盖了。据目击者报道,尘土所到之处就像夜晚般黑暗,并且它们被推至北美五大湖。
图片来源:Aqua?Modis/NASA
在中国甘肃省的民勤县,一个中国农民在严重的沙尘暴中行走。中国北方、美国部分地区、非洲萨赫勒地区(Sahel)、中东和澳大利亚容易出现严重的沙尘暴,这些尘土每年一如既往地在高层大气中游历数千英里,有时被发现环绕地球两次。中国科学家把过去十年日益严重的沙尘暴归咎于大规模砍伐森林以及中国南部和东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图片来源:China Daily/AP
中国北京紫禁城里的雕刻蒙上了一层尘土,这些尘土来自一场2009年4月席卷了中国-蒙古边境的沙尘暴。居民发现自己的房屋、街道和汽车被棕色的尘土覆盖。居民被建议留在室内,或外出时戴上面罩。
图片来源: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阿尔及利亚的凯尔扎兹(Kerzaz)。撒哈拉的沙尘暴季节从3月持续到4月。撒哈拉沙尘暴的范围主要是从乍得开始,微尘穿过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和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它们的规模显著增加,造成尼日尔、乍得、尼日利亚和布基纳法索的表面土壤的巨大流失和粮食供应的减少。
图片来源:Kazuyoshi Nomachi/Corbis
7月,在伊拉克巴格达,一棵橘子树上布满了沙子和尘土。多年来最强大和最频密的沙尘暴在今夏肆虐了这个国家。该国正处于一个持续了三年的干旱期,曾经历了18天的沙尘暴。
图片来源:Ali Al-saadi/AFP/Getty Images)
2003年,在也门的穆尔涸河(Wadi Mur),一名骑着毛驴的男孩几乎被沙尘暴吞没。
图片来源:Christophe Boisvieux/Corbis
2001年,马里,一棵挨过了一场沙尘暴的树。撒哈拉沙漠,特别是毛里塔尼亚、马里以及阿尔及利亚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来源。
图片来源:Remi Benali/Corbis
2001年,马里,一群妇女遭遇了沙尘暴。沙尘暴造成土壤流失,特别是富含养分的最轻微粒的流失,降低了农业生产力。
图片来源:Remi Benali/Corbis
2008年10月,在喀布尔的一场沙尘暴中,一名年幼的阿富汗难民躲在帐篷后面。
图片来源:Manpreet Romana/AFP
纪念碑山谷(Monument Valley)的手套山(The Mittens),正处于一场沿着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边界行进的沙尘暴中。
(注释:纪念碑山谷位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的纳瓦伙族<Navajo>印第安人保留地里,平坦开阔的红土地上几座高达300米的巨岩突兀而起,其中两座形似连指手套的被称为“手套山”,是纪念碑山谷的著名地标。)
图片来源:Bill Hatcher/NG/Getty Images
延续上个月的间歇模式,在二月有更多的尘缕被吹离阿根廷的海岸,这些尘缕形成轻微的弧形并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进入大西洋。阿根廷的这部分地区也称为巴塔哥尼亚(Patagonia),贫瘠的土地被无情的狂风恣意刻蚀。2009年初,这一代人最严重的旱灾加剧了这个地区的缺水状况。尘缕的源头似乎是圣马蒂亚斯湾(Golfo San Matias)北部的一个农业区。
图片来源:Terra/MODIS/NASA
1992年5月,从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看到的一个撒哈拉沙漠巨型沙尘暴,该沙尘暴覆盖了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数百英里地区。
图片来源:NASA/Corbis
她们是60年中国最美丽的12位女性
六十年光阴足以湮灭太多的东西,但是仍有很多人,很多事,铭记在人们心里。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南方人物周刊》选出中国12位最美丽的女性,香港人熟识的巩俐、伏明霞、杨澜、章子怡等均榜上有名。
这中国12位最美丽的女性是:林徽因、王丹凤(老牌女星)、杨丽坤(扮演"阿诗玛"闻名)、严凤英(黄梅戏名伶)、张志新、章含之(名媛)、 潘虹(影星)、周晓兰(女排运动员)、巩俐(明星)、伏明霞(跳水皇后)、杨澜(电视主持)、章子怡(明星)。
林徽因 (1904-1955年) 评语:美与智慧的绝唱
简介:民国时代的才女,著名建筑师、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她的美貌和聪慧吸引了无数裙下之臣,包括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后来与梁启超之子、建筑师梁思成结婚。
严凤英 (1930-1968年) 评语:永远的七仙女
简介:黄梅戏名伶,从《天仙配》到《牛郎织女》,把黄梅戏从名不经传的地方戏,变成全国普受大众喜爱的剧种。
章含之 (1935-2008年) 评语:上海最后的名媛
简介:名流章士钊的养女,前外交部长乔冠华之妻,曾任毛泽东主席英文教师,名作家,曾在外交部任职。
潘 虹 (1954年生/现年55岁) 评语:演艺圈最后的贵族
简介:著名演员,八十年代主导内地影坛,在《人到中年》、《井》、《最后的贵族》中饰演女主角,眼睛传递出高贵的忧郁,气质卓然,美国《时代》杂志曾以她作封面人物。
巩 俐 (1965年生/现年44岁) 评语:向世界输出美丽
简介:著名演员,从《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奖无数,曾站在中国影坛的巅峰,是西方人眼中最美的东方女人。
伏明霞 (1978年生/现年31岁) 评语:幸福的跳水女皇
简介:跳水运动员,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14岁),是体育明星进军市场经济的先驱,后与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结婚,生儿育女。
王丹凤 (1925年生/现年84岁) 评语:美丽不止60年
简介:著名演员,主演影片《新渔光曲》、《家》、《海魂》、《护士日记》,塑造了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形象--年轻、勤快、充满朝气、略带娇媚,晚年定居香港。
张志新 (1930-1975年) 评语:死神也不能夺去的勇气和美丽
简介:原来只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干部,酷爱拉小提琴,文革中坐了六年监牢,临刑前遭割断喉管。文革后被追认为烈士。
杨丽坤 (1941-2000年) 评语:悲情《阿诗玛》
简介:云南彝族人,1959年参演《五朵金花》轰动一时,64年主演反映古代撒尼族爱情故事的影片《阿诗玛》。她的美丽因"阿诗玛"广为人知。
周晓兰 (1957年生/现年52岁) 评语:中国女排一枝花
简介:著名女排运动员,奥运会冠军,登上80年代红极一时杂志《大众电影》封面。
杨 澜 (1968年生/现年41岁) 评语:职业女性的典范
简介:原中央电视台女主持,后赴美留学、工作,主持多档谈话节目,也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上市公司主席,职业女性的典范,永远优雅。
章子怡 (1979年生/现年30岁) 评语:拥有独特东方美
简介:著名演员,成功进军荷里活,曾主演《我的父亲母亲》、《卧虎藏龙》、《英雄》等电影。她以独特东方美女面孔,被形容"清纯似小溪,冷艳如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