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广西印象,大部分人冲口而出的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编《桂林山水》功不可没,全国人民不知道广西也知道桂林。
广西的风光当然不止桂林,那片土地遍布风光,许多不知名的地方总有让人惊喜的感受。黄姚就是其中之一。
知道黄姚,缘自《国家旅游地理》编辑的《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
专家评价:“南有黄姚、北有平遥、东有周庄、西游凤凰”。凤凰借着沈从文的《边城》日益“繁华”,周庄已被某画家的周庄双桥画作带来的经济效益所迫害,平遥?被煤灰弄得昨日黄花般。只有黄姚,仍然是那样的古风古韵、不愠不火地过日子。黄姚古镇被人遗忘在僻静的地带。人们对黄姚的忽略,并不意味着它的平庸。黄姚,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诗境家园。
尽管黄姚也曾成为电影外景地,庆幸的是,电影拍完了,电影是电影,热闹是别人的,黄姚还是黄姚。不似福建长教村,电影《云水谣》红火了,立即巴巴地将原村名改为云水谣古镇。
一般的古镇,或是古桥出名,例如周庄双桥;或是建筑出名,例如丽江木府;有的古镇是一个祠堂成就,例如汪口俞氏祠堂;有的古镇是小桥流水人家,例如苏州水乡;有时,一位名人故居就是一座古镇,例如溪口。这些都不是黄姚。黄姚不需要借助名人的人气,黄姚自有黄姚的灵气。
黄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而且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古镇的人、居、景好似天人合一般,随处可入画入镜。
在民居之间漫步,你会赞叹石板街的铺砌。街巷青石板上总能看到碗口大小的洞,一排过去。据说原来那些都是闸门,有敌人入侵的话,将碗口大的木枋一起放下,小镇居民就安全了。因为黄姚的房子是按照九宫八阵图而建,因此街道非常诡异,很多人找不着北就在街上反复的转。据说街道用99999块灰黑石板砌成,到底有多少块,恐怕没人真的数过。中国的传统讲究“水满则溢”,因此形容什么事情都不会“十成十”,总是留一点儿余地要“九成九”,既表示自己的谦逊,也暗含了“九九八十一”的圆满。黄姚,就是这“九九崇拜”的最好明证。走着走着,小心别踩着鲤鱼街上的鱼,那是石鱼。相传在清康熙年间,兴建鲤鱼街的工匠发现一块凸起的岩石形似睡在街中的鲤鱼,遂顺其自然,把它留在了街中。神奇的是,这石鱼的存在从未让人摔过跤、扭过脚。
在村子转悠,遍布的百年古树安安静静地迎着你,每一棵老榕树都是独特的,别错过500多年树龄的龙爪榕和奇崛独特的石榕。因为穿镇而过的姚溪,不知过了几座桥,但是你不会忽略带龙桥,那是黄姚古镇最大的阶梯石拱桥,不论是建筑还是造型,它都可以说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的另一典范。
古镇还有一个奇异之处,那就是仙人古井,无论多旱多涝,泉水始终保持翻腾而涌。传说阴历七月初七上午在泉中取的水,能放置三年而不腐,人饮后百病不生。更独特的是仙人古井的样子——不是圆圆的泉眼,而是方方的水池相连。水池的功能性非常强,依次为饮用池、洗菜池和洗衣池。从泉眼流出的水先供饮用,然后再依次进入洗菜池、洗衣池,最后汇入河。
“坐久不知红日到,先来偏笑白云忙”。村子静谧的空气中,狗儿懒懒地躺在石板上睡觉,老人们围坐在路边、门前,对于游客,只是淡淡的几眼注视后,继续自己的闲坐。偶尔,街上经过一两个扛着柴禾的村民,同样的安静,引不起一丝喧嚣。
这样的悠闲的气息弥漫在村子里,也许会让人怀疑古老落后的群居生活是否适应现代社会;年迈的老人家安静坐在褪色的大门前,在某些热心人看来这似乎百无聊赖;洗尽铅华的古旧甚至让不少人感觉不是民族文化的沉淀而是破败,以致热心人们努力帮助今天的黄姚走向市场经济化。
不过,我很质疑:我们真的有必要改变他们的生活吗?他们真的需要我们去改变吗?
黄舒骏《未央歌》里有首《单纯的孩子》,不是很好听,可是歌词却让我有特别的感觉:
如果他是个单纯的孩子,那就让他单纯一辈子,如果他是个善良的孩子,那就让他善良一辈子
不要教他的太多事,不要说他太多不是,不要让你的无知,惊动他的心思,不要教他的太多事,不要说他太多不是,不要让他变得聪明而失去灵魂;
我曾经是个单纯的孩子,我多麽希望单纯一辈子,我曾经是个痴情的孩子,我多麽希望痴情一辈子
为何我懂这麽多事,为何我懂这麽多不是,我多麽希望永远不懂这些以前不懂的事,是谁教我这麽多事
是谁教我这麽多不是,我多麽希望永远不懂这些以前不懂的事
喔......我曾经是个快乐的孩子,喔!我多麽希望快乐一辈子,我曾经只是个孩子,我想永远活得像个孩子!
有人说:黄姚古镇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遗忘在图书馆尘封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无不痴迷于她古朴而优雅的格调。我总担心,担心这古朴这优雅会否也会被包装得如同其他古镇一样,充斥着全国可见的小商小铺买着全国可见的地方特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